-
三维(3D)打印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研究,并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制造技术
这种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对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方式的认识。其应用已从快速复制原型扩展到人体组织工程,电子设备,软机器人和高性能超材料等领域。这篇文章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最新进展研究,以供各位同行参考。1. Nature:Voxelated soft matter via multimaterial multinozzle 3D printing在目前研究实践中,基于喷墨的三维(3D)打印是唯一能够广泛使
2019/12 李俊 120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在柴油污染修复方面取得进展
柴油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少泄漏到水体和土壤中,造成环境污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课题组在柴油污染修复方面取得进展,他们研制出一种可高效去除水体和土壤中柴油的新型纳米修复剂。国际环境科研领域学术期刊《总体环境科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的相关论文。据了解,柴油中含有较难降解的芳烃,会影响水生生物和农田作物的生长,柴油污染修复也是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传
2019/07 李俊 13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课题组利用二维层状材料开发出一种手性分离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波教授课题组利用二维层状材料开发出一种手性分离膜,可以“抓住”左旋手性分子,“放过”右旋手性分子,分离效率高达89%,并有望产业化。该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西游记》中,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站在一起,上天入地都难以分辨,最后只有如来佛筛选出假悟空真六耳,保证了西行的顺利进行。在生物分子中,也存类似情况,即所谓不同手性的同分异构体(对映异构体)。两个分子的化学式一模
2019/07 李俊 97
-
日本科学家首次让纯理论性的铅基二维蜂窝状材料铅烯(plumbene)成为现实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由第14族元素构成的二维材料(石墨烯的“表亲”)近年来引起极大关注,因为它们具有成为拓扑绝缘体的潜力。近日,日本科学家首次让纯理论性的铅基二维蜂窝状材料铅烯(plumbene)成为现实。铅烯引人瞩目的原因在于:铅的电子轨道结构及因而产生的最大能带隙,使它具有最大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这有可能使它成为一种坚固耐用的二维拓扑绝缘体。在这种绝缘体中,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甚至有可能
2019/06 李俊 150
-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新技术,比目前的反应速度限制快10000倍
明尼苏达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新技术,比目前的反应速度限制快10000倍。相关研究成果以“Principles of Dynamic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Surface Resonance and Turnover Frequency Response”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权威期刊《ACS 催化》上(DOI:10.10
2019/06 李俊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