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利用含偶氮苯基团的DNA链段组装于聚合物纳米通道模板上,构建了光调控的纳米通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利用含偶氮苯基团的DNA链段组装于聚合物纳米通道模板上,构建了光调控的纳米通道。该系统利用了DNA的高度可编程性和偶氮苯分子的光响应特性,构建了光响应分子机器,结合人工固态纳米通道技术,实现了光驱动的ATP分子跨膜传递,其传递速率是自由扩散的27.8倍。该工作受生物体启发,独特地利用光来调控DNA适配体的展开和折叠,从而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捕获
2018/12
-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王峰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合作,发展并报道了生物质发酵液的转化的新策略,实现ABE溶液(丙酮-丁醇-乙醇-水)的高效率、高选择性制备化学品4-庚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王峰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合作
2018/12
-
研制出一种兼具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能量效率高、功率可调等优点,是未来电动汽车中最理想的驱动电源。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阴极端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十分缓慢,需要使用大量贵金属铂纳米催化剂作为电极催化剂来维持电池的高效运转,这使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成本十分高昂,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铂基催化剂中,提高铂基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的质量活性以及催化稳定性,是降低贵金属铂用量的途径。但其中绝大部分催化剂的稳
2018/12
-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赵南京研制出一种新型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工业排放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的实时在线自动监测。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其中铅、镉、铬、汞、砷等危害较大。目前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在线测量主要采用比色法和电化学分析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缺陷,有的不能同时测量多种离子,有的灵敏度较低。日前,由赵南京研制的“工业排放废水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这种系统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以石墨基片为水样载体,通过自动加载与卸载石墨基片、水样自动进样与精确滴定、样品烘干、光谱测量与分析,从而实现
2018/12
-
金属-有机框架成为极受关注的材料
众所周知,PCP的无机骨架(M-O-M链状簇)对其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PCP的无机部分可能只是金属,在除去客体-溶剂分子后,会导致PCP结构崩溃,从而显示出非常低的热稳定性。增加材料的疏水性,使得水分子不能进入结构,从而可以避免PCP的结构崩溃。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的Koya Prabhakara Rao和Susumu Kitagawa等研究者利用1,3,5-三(间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