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机太阳能电池成为新一代光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光电转化的核心是由电子给体、受体材料组成的二元共混薄膜,但是受限于有机光伏材料“窄吸收”特性,二元共混薄膜难以实现对太阳能的宽光谱利用,并且始终存在共混(利于激子解离)和相分离(利于电荷传输)这对基础性矛盾,从而限制了有机光伏器件效率的进一步突破。研究人员发展了叠层电池和三元电池技术。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通过串联吸收光谱互补的子电池来拓宽太阳光吸收,减少有机太阳能电池热损耗偏高的
2018/09
-
超大尺寸钛合金复杂零件9月7日在昆明理工大学增材制造中心试制成形
迄今为止使用激光选区熔融方法成形的最大单体钛合金复杂零件,经过200多个小时的持续工作,一个接近设备成形空间极限的超大尺寸钛合金复杂零件9月7日在昆明理工大学增材制造中心试制成形。据介绍,钛合金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在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在金属激光3D打印过程中,会产生很高的残余应力,复杂结构零件成形时的应力变形、开裂等问题,一直是金属3D打印面临的最大挑战,钛合金激光3
2018/09
-
工作人员正在操纵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海龙11000”向水下投放
记者今天从自然资源部获悉,9月1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海龙11000”ROV(无人缆控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完成6000米级大深度试验潜次,最大下潜深度5630米,创造了我国ROV深潜纪录。“海龙11000”完成深海5630米试潜9月1日,在正在执行中国大洋48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上,工作人员正在操纵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海龙11000”向水下投放。据悉,在本次深潜任务中,“海
2018/09
-
透射电子显微镜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近年来,透射电子显微镜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在加热气氛中对界面反应在原子尺度图像及衍射斑点方面的研究。基于球差矫正器以及差动泵在环境电子显微镜中的应用,原子尺度观察还原动力学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该工作通过对铜氧化物的还原过程进行观察,证明块状氧化亚铜的还原过程在氧化物表面发生,且主要由表面缺陷(原子台阶)决定还原机理,不同于之前报道的铜与氧化亚铜界面的还原机制,从而验证了样品尺寸、形
2018/09
-
材料40CrNiMo产品脆裂的原因分析
样品为汽车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内部的齿轮,材质为40CrNiMo;原本要求做淬火处理,结果外协在加工时用的渗碳炉子,炉内有残余的气体,导致表面大概有0.3-0.4mm的增碳,且残余奥实体含量较多(表面硬度HRC59-60,心部硬度HRC54-55),做疲劳测试,样件直接碎掉。后来又将样件回火。回了两次,第一次表面硬度HRC55-56,心部硬度HRC48-49,第二次表面硬度HRC53.5-54,心部
2018/09